从排队到闭店:牛肋条自助的半年狂欢,藏着餐饮人最该懂的生存逻辑

2025-07-11 09:53:20

来源:http://m.315jmw.cn/zx/74389.html

凌晨三点的北京六环外,300㎡的牛肋条自助餐厅里,最后一盏灯灭了。玻璃门上的“营业中”贴纸还没来得及撕下,就被“旺铺转让”的红色告示盖住——这家曾因“68元无限畅吃牛肋条”登上本地美食榜的门店,开业仅45天。

与此同时,苏州某商场的角落里,学生党曾晒出的“人均60实现牛肉自由”的打卡照还停留在社交平台,而门店早已清空,只剩下散落的一次性餐盒和墙上未撕干净的“现切现腌”标语。

从2024年底的全网狂欢到2025年中的批量闭店,牛肋条自助用半年时间,完成了一场从“顶流”到“退潮”的极速轮回。这场短暂的盛宴背后,藏着所有餐饮人都该读懂的生存法则。

从排队到闭店:牛肋条自助的半年狂欢,藏着餐饮人最该懂的生存逻辑_1

爆红的密码:低价与人性的共振

牛肋条自助的走红,像一场精准计算的“性价比狂欢”。

牛肉,自带“高价值感”标签。当“明档现切”的牛肋条在灯光下泛着油光,当服务员推着装满肉盘的小车穿梭在餐桌间,再配上“68元不限量”的招牌,消费者很难不心动——毕竟,在多数餐厅里,一份200g的牛肋条就要卖到50元以上。

对商家而言,这门生意曾看起来“稳赚不赔”:不用花大价钱搞装修,几张简约餐桌、一个透明操作档口就够;SKU少到极致,除了牛肋条几乎没别的硬菜;切肉、拌料的活儿不用大厨,培训几天就能上手。低投入、快启动的模式,让创业者像嗅到蜜糖的蜂群,短短半年,从北上广深到三四线小城,“XX牛肋条自助”的招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。

那时的社交平台上,到处是“闭眼吃回本”的攻略:“空腹去,先干5盘牛肋条,再喝两碗汤,稳赚!”消费者的热情与创业者的狂热交织,让这条赛道一度热得发烫。

从排队到闭店:牛肋条自助的半年狂欢,藏着餐饮人最该懂的生存逻辑_2

退潮的真相:热闹背后的致命漏洞

潮水退去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当“千店一面”的招牌铺满街道,牛肋条自助的隐患开始逐个爆发。

最直接的冲击来自“同质化陷阱”。你叫“梁不凡”,我就叫“李不凡”;你用红色招牌,我就换个橙色灯箱;甚至连“现切牛肋条+自助小料”的菜单都如出一辙。当消费者发现“家家都一样”,打卡的新鲜感迅速消散,复购率跌得比股价还快。

更要命的是“成本反噬”。牛肋条自助走红时,恰逢牛肉价格低谷,商家靠低价能勉强维持利润。可2025年开春后,牛肉批发价一路走高,没有稳定供应链的小商家率先扛不住了——要么悄悄换成冻品、碎肉,要么偷偷减少分量。有消费者吐槽:“第一次去是肥瘦均匀的肋条,第二次来全是带筋的边角料。”品质“放水”的代价,是信任的彻底崩塌。

还有那些被忽略的“细节杀”:自助模式下,顾客眼大肚子小,一桌浪费的肉能抵两桌的成本;明档现切虽吸睛,但若保鲜不到位,夏天很容易滋生细菌;甚至连“无限续”的口号,都可能因员工操作不当变成“续不上”的差评。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,最终成了压垮门店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从排队到闭店:牛肋条自助的半年狂欢,藏着餐饮人最该懂的生存逻辑_3

餐饮不是追风口,而是守本分

从冒烤鸭到生烫牛肉米线,再到今天的牛肋条自助,网红餐饮的剧本总在重复:低价引爆流量→创业者蜂拥而入→同质化厮杀→成本失控→批量倒闭。

可总有品牌能穿越周期。他们或许不会在社交平台天天上热搜,但会花三年时间打磨一款酱料,会在偏远的产地建立专属牧场,会把服务员培训到能记住老顾客的口味。就像牛肋条自助的热潮里,仍有门店靠“每天限量供应现杀牛肋条”“拒绝冻品”的坚持,留住了愿意为品质买单的回头客。

这才是餐饮的本质:流量能带来一时的热闹,却撑不起长久的生意。当消费者不再为“低价”盲目买单,当创业者明白“低门槛”不等于“能躺赚”,那些沉下心做产品、抠供应链、磨服务的品牌,才能在浪潮退去后,稳稳站在岸上。

毕竟,食客的胃最诚实。能让他们一次次回头的,从来不是“无限畅吃”的噱头,而是一口下去,那句藏在心里的“还是这个味儿”。

安徽牛肉板面
安徽牛肉板面 >
名额有限 | 全年开店 | 不设门槛 |
绘本馆 | 全国招商 | 今天160+咨询过
10-20万 投资额
3-5万元 加盟费
0 门店数量
费用明细 免费咨询

内容声明:

1、本页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依据作者个人体验形成,不对其准确性做完全的保证,不代表本平台意见或对该品牌的评价。本文版权归署名的作者所有,转载须经作者本人和“聚商机”平台共同同意。如您需要与本文章涉及的品牌方合作或了解更多关于该品牌的信息,请您通过正当渠道与该品牌的权利人联系,本平台不提供以上服务。

2、网站信息如涉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侵权,请发邮件至9411060@qq.com删除。

友情提示:投资有风险 选择须谨慎